小学数学课程标准
教学建议
(一)数与代数
(课标原文:教学提示#(一)数与代数)
- 第一学段(1-2年级)
- 考虑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经历,遵循认知规律
- 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的联系
- 通过情境理解数,使用表示方法过渡到数字
- 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,推导逆运算关系
- 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数量关系
- 第二学段(3-4年级)
- 在整数基础上认识分数
- 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,理解运算的一致性
- 建立加法和乘法模型,理解模型中的量
- 估算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
- 第三学段(5-6年级)
- 探索整数的性质,感悟运算的一致性
-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一般性
- 选择合适方法进行估算
- 理解比例关系,解决按比例问题
- 表达成正比关系,建立几何直观
问题 | 答案 |
---|---|
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什么? | 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,理解四则运算,学习数量关系。 |
第二学段的教学重点是什么? | 认识分数,建立加减乘模型,进行估算。 |
第三学段的教学重点是什么? | 探索整数性质,使用字母表示一般性,进行估算。 |
第一学段应如何学习四则运算? | 应通过情境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,推导逆运算关系。 |
第二学段应如何建立模型? | 应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加法和乘法模型,理解模型中的量。 |
第三学段应如何使用字母表示? | 应用字母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性,形成代数思维。 |
(二)图形与几何
- 第一学段(1-2年级)
- 利用学生的图形经验,采用直观感知
- 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点
- 经历统一单位的测量过程
- 第二学段(3-4年级)
- 从直观感知到探索图形特征
- 进行图形的度量
- 感受图形抽象过程
- 比较与认识角的大小
- 探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
- 第三学段(5-6年级)
- 通过测量认识立体图形特征
- 理解长度、面积、体积的可加性
- 探索三角形性质,感知数学推理
- 探索各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公式
- 理解坐标表达图形位置
- 感受图形运动规律
问题 | 答案 |
---|---|
第一学段的图形教学重点是什么? | 利用学生的图形直观经验,感知图形特点,经历统一单位测量。 |
第二学段的图形教学重点是什么? | 探索图形特征,认识角的大小,探索周长和面积公式。 |
第三学段的图形教学重点是什么? | 测量认识立体图形,探索平面图形性质和公式,理解坐标表达位置变化。 |
第一学段应如何进行测量教学? | 应通过生活情境,感受统一单位的意义。 |
第二学段应如何学习角? | 应比较角的大小,认识各种角的特征。 |
第三学段应如何探索图形公式? | 应探索三角形、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公式。 |
(课标原文查看:教学提示#(二)图形与几何)
(三)统计与概率
(课标原文:教学提示#(三)统计与概率)
- 第一学段(1-2年级)
- 进行分类活动,感悟分类价值
- 记录和描述分类结果
- 获得数据意识,为后续学习打基础
- 第二学段(3-4年级)
- 收集、整理和表达数据
- 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
- 学习平均数的含义
- 第三学段(5-6年级)
- 学习统计图表达数据变化趋势
- 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
- 感受随机现象的存在
- 判断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
问题 | 答案 |
---|---|
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是什么? | 进行分类活动,记录并描述结果,获得数据意识。 |
第二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是什么? | 学习收集、整理数据,理解条形统计图和平均数。 |
第三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是什么? | 学习统计图表达数据变化,理解百分数统计意义。 |
第一学段应如何进行分类? | 应进行动手活动,在活动中感悟分类的价值。 |
第二学段应如何学习条形统计图? | 应理解条形统计图表达数量关系的意义。 |
第三学段应如何理解百分数? | 应知道百分数表达数量的倍数关系,理解其统计意义。 |
(四)综合与实践
(课标原文:教学提示#(四)综合与实践)
- 第一学段(1-2年级
- 设计数学游戏过渡活动
- 认识货币、时间、方向等常见量
- 培养量感和空间观念
- 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
- 采用过程性评价
- 第二学段(3-4年级)
- 认识更广泛的量的概念
- 尝试解决应用问题
- 设计问题引领的长程活动
- 加强创新性评价
- 需要教师充分准备活动保障
- 第三学段(5-6年级)
- 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
- 引导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思维
- 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
- 综合运用知识,分步解决问题
- 选择贴近生活与文化的内容
问题 | 答案 |
---|---|
第一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重点是什么? | 设计数学游戏过渡活动,认识常见量,培养量感。 |
第二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重点是什么? | 认识更广泛的量,尝试解决应用问题,进行创新性评价。 |
第三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重点是什么? | 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,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。 |
第一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? | 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,采用过程性评价。 |
第二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? | 要设计问题引领的长程活动,教师需要充分准备活动保障。 |
第三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? | 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,分步解决问题。 |
喝咖啡记录:
日期 | 昵称 | 金额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2024-04-09 21:42 | *颢 | ¥9.90 | 喝咖啡 |